返回学校主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规章制度

留学北京计划

作者: 阅读次数: 来源: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6-17
大力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是国家加强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国际化和现代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留学中国计划》的颁布,明确了新形势下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贯彻落实有关要求,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加强北京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北京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现状
2011年,北京市有81所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人员学习。外国留学人员的规模达到8.5万人次,来自184个国家,其中学历生比例达到32%95所中小学招收外国留学人员,规模达到8000人次,来自60个国家,其中学历生比例达到74%。来华留学人员教育已成为北京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展示北京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北京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构成因素和标准之一。北京已经建立起一套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教育教学体系。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构建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有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留学人员教育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巩固北京来华留学人员教育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使北京成为留学人员的主要目的地城市。
2020年,在京高校及中小学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规模达到18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人员超过6万人,来京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年度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获奖人数达到1万人,留学教育示范基地50个,汉语授课品牌专业300个,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00个,建立与北京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人员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一大批留学人员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留学人员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以及中小学国际教育品牌;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的来京留学毕业生。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建设目标,以为国家及北京外交、外事工作大局服务,为国家及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及北京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宗旨,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政府责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留学人员教育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北京留学人员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北京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品牌。
四、工作措施
(一)高端谋划,完善机制,多方协作,不断优化北京留学环境
1.完善相关法规,加强部门协作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来京留学政策规定,明确政府、来京留学教育机构和留学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及时调整外国留学人员招生、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收费、奖学金管理、毕业升学、出入境签证、居留、医疗、实习等方面相关规定,营造来京留学教育工作的良好法制环境,依法、科学、规范地开展外国留学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
2建立和完善市教委牵头,外事、公安、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参与的市级层面的工作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外国留学人员管理工作机制。各区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2.优化留学人员教育学科专业及教育资源结构
1)不断提高新兴学科和专业的水平和吸引力
在继续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言、中医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专业和学校优势专业基础上,加大对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新兴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专业质量和水平,增强对来华留学人员的吸引力。
2)建立北京院校教学资源合作机制
完善北京部委院校和市属院校对口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学校之间的教师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联合培养模式,向外国留学人员开放“社会大课堂”项目,联合有关院校共同举办包含中国音乐、戏曲、中医、武术、书法等内容的“中华文化大课堂项目”等,供留学人员选择学习。
3)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及北京发展战略服务;支持学校开发和参与中外政府间、中外企业间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围绕对外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文化交流、工程建设、技术贸易、管理培训等培养外方高层人才,深化来京留学人员教育内涵,提高国际影响,形成中国特色、国际水平、北京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项目促进规模、质量发展。
3.完善质量建设体系
1)构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的留学人员教育体系,将留学人员规模、层次、质量、国别等作为衡量学校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留学人员教育纳入北京市教育教学建设项目和相关奖励评比范围。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估专家队伍,完善留学人员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北京高校留学生招生考试、外国学生参加高中会考的有关政策,引导学校合理定位、增强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3加大对发展潜力大、特色强的学校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做好示范学校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根据评比评估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来京留学推荐院校名单。
4.完善奖学金体系建设
根据北京来华留学教育的新目标,保证北京市外国留学人员奖学金规模的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政府奖学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招收外国留学人员院校。同时鼓励并支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配套设立各类奖学金,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
5.扩大宣传北京留学环境
积极整合国内外各方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外宣传北京来华留学教育的环境和优势,增强北京来华留学教育的吸引力。
1)加强与友好城市的联系合作,主动参与、服务地方政府高层领导出访、接待重要外国来访团组,宣传推介北京留学环境;
2)利用市政府“首都之窗(ebeijing)”、市区有关政府部门网站、北京汉语网等官方网站以及各种网络新媒体,刊登公布与来京留学的相关信息,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
3)举办好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扩大在境外举办留学北京说明会和参加境外教育展;
4)充分利用学校国际联盟、友好学校、孔子学院(课堂)等平台,扩大对外沟通合作;
5)加强与国家驻外机构、外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的联系;
6)继续打造“北京外国留学生汉语之星大赛”、“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辩论赛”、“北京市中小学外国学生汉语节”等品牌活动。鼓励学校联合举办留学人员相关比赛,展示留学人员风采,为加强留学人员交流提供平台;
7)开展“北京十佳留学人员”评比授予工作。评选年度“北京十佳留学人员”,作为北京留学人员工作和环境的形象大使,参与推介北京留学环境。
(二)优先发展,提升实力,突出特色,不断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1.规范招生录取
改革来京留学人员招生录取办法,采取国际通行的审核、考查、考试等相结合的灵活招生方式。逐步建立留学人员进入专业学习标准,严格新生学籍及学历电子注册制度,完善留学人员信息库建设。
2.创新培养模式
不断创新留学人员教育培养模式,探索进行学历教育弹性学制试点。探索以多种形式将留学人员教育延伸到国外,开展留学人员网络教育和远程培训。通过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短期留学和冬、夏令营等活动,与国外高水平大中小学开展合作,促进交换生流动,吸引更多学生来京留学。
3.建设专业课程
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在继续提高传统优势留学专业建设水平、打造汉语授课品牌专业的同时,增加开设英语授课学位及进修课程和与国际教学内容衔接的课程,重点支持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优势的学位课程。丰富选修课程,推进跨专业、跨学科、跨校选课,互认学分工作,满足外国留学人员不同的学习需求。
招收外国学生的中小学可根据外国学生学习需求,试点开设国际文凭课程,并逐步建立相应管理体制。
4.推进趋同管理
1)扩大推进中外学生同堂上课;
2)结合办学实际,逐步推进中外学生使用趋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保证留学人员教育质量;
3)探索改革现存留学人员集中住宿模式,试点推广中外学生同学习、共生活的服务管理模式;
4)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参加学校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等;
5)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
6)逐步将外国留学人员的综合管理与国外管理模式接轨;把留学人员的学籍管理、学习和生活管理纳入学校整体规章制度。
 
5.改善生活服务
改善留学人员的后勤生活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北京留学环境,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为留学人员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完善留学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留学人员及其家属的联系工作,帮助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鼓励学校建立针对留学人员的网页,提供生活学习信息及政策咨询。
6.支持社会实践
积极为留学人员勤工助学提供便利,为实习实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教学与实习对接、课堂与社会衔接的教育机制,支持留学人员就业和创业。探索建立留学人员毕业后一年实习工作签证制度。
7.加强毕业生服务
加强与来京留学毕业生的联系。鼓励各接收外国留学人员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形成长期机制,多种形式加强同毕业生的联系工作,建立校友信息库,鼓励并支持来京留学毕业生成立海外校友会。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发展规划
1.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留学人员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方针,强化外事部门在来华留学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归口管理和协调作用。
2.准确定位,合理规划
根据目前学校外国留学人员发展的情况,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发展实际,将来华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立学校学历生、进修生、语言生的发展权重,实现留学人员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保障力度
1.保证经费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接收留学人员的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工作经费,用于发展留学人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改善留学人员的学习和住宿条件;设立专门资金,对政府奖学金进行配套。加强经费管理,将留学人员(包括短期生)教育和管理的经费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统筹。
2.探索建立留学人员临时困难救助制度
研究建立留学人员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在留学人员因家庭重大变故、不可抗力等造成困难时,可申请临时救助。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确定准入标准,加强对外汉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选拔、考核和培养,研究制定留学人员与师资配比,保证留学人员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鼓励教师招收来京留学研究生,用外语开设面向留学人员的专业课程。加强业务研讨、外语教学、职业培训,全面提高留学人员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导师。完善留学人员教师业绩评价办法,使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精通教学、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成为留学人员教育的骨干力量。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留学人员教育的教师纳入全校师资统一评价考核、职称评定程序。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准入标准,完善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积极引进热爱教育事业、守纪律、会外语、熟悉国际事务和外事业务的人才,充实留学人员教育管理与服务队伍。高校建立健全留管机构,研究制定留学人员与留管干部配比,根据来华留学人员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留管工作岗位职数,配好、配齐留管干部。
通过在国内外举行短、中期综合及分类业务培训或专门学位教育课程,培养一批包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人员在内的高质量留学人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给予留学人员管理队伍建设、人员编制、职称评定、晋升考核、评奖等与中国学生管理队伍(辅导员)同等待遇。
(四)加强社会协作,扩大支持力量
1.支持民办力量参与留学教育
在巩固提高现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指导有发展条件和潜力的民办学历学校和汉语培训学校,帮助提高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序适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人员学校的范围。
2.合作设立留学环境推介机构
探索建立一个由政府指导、学校和境内外机构参与运作的北京留学环境推介机构,以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宣传、推介北京留学环境,为北京院校输送优质生源。
3.联合中介机构开展服务
探索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协作,建立相关机制和管理规范,在校外住宿、保险、医疗、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就业等方面为外国留学人员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和便利。
4.加强对专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
加大对北京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会、北京市中小学外籍学生教育研究会的指导和支持,使其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信息交流、建议反映、拓展合作”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